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

栾城献血第一人:杨杰民无偿献血20余载

2014-05-30 10:56:24 来源:河北新闻网

栾城献血第一人:杨杰民无偿献血20余载

献血量总计1.8万余毫升

 一个成年人有多少血量?是4000—5000毫升。栾城县的杨杰民,坚持无偿献血20余载,累计献血量高达1.8万余毫升,血量相当于四个成年人的血量。作为“栾城献血第一人”,45岁的他因无偿献血先后获得过全国“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”、全国“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”、省“志愿服务金奖”等奖项。

5月27日一大早,杨杰民吃过早饭,便急匆匆地赶往省血液中心去献血,这是他献成分血以来的第22次。他说,“献血让他保持健康的体魄以及对生活的激情,献血还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,用自己的血液让别人的生命得到延续,是一件多么美好神圣的事情。”

把热血注入别人生命

“第一次献血,很偶然,嗯……当时也没想那么多,那时对献血了解不是很多,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忐忑不安,”这是杨杰民回忆20多年前第一次献血时的感受。1990年,他刚20啷当出头,在栾城县楼底乡中做代课老师教初中英语,当时是学校组织义务献血,这是他平生以来的第一次献血,没想到此后的人生竟然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,一献就是20多年。回忆起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,至今还历历在目。杨杰民说:“自己当时在流动献血车旁驻足了一会儿,然后径直走入献血车,挽起衣袖,眼看着跳动的脉膊中缓缓流出200ml血液。想着自己的血液流淌进别人的体内,可以救人的性命,是一件多么神奇美好的事情。”

“很偶然”这三个字他说得很笃定,一个人一生中有很多偶然,可是20多年不间断无偿献血,这就是一种必然。一种源自内心对他人爱的必然,一种来自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必然。

当献血成为一种习惯

刚开始,家人并不理解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母亲,常苦口婆心劝他不要做“傻事”,还说吃多少东西才能养那么点儿血啊。杨杰民总是耐心地跟母亲讲解献血的知识及意义,通过多年的努力,家人开始理解他的行为并表示支持。“奉献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,挽救那些绝望的生命,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。当然,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。”杨杰民说。众人拾柴火焰,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,杨杰民不仅自己无偿献血还鼓励其他人也加入进来。他从身边亲人的思想工作做起。在杨杰民的带动及影响下,他的妻子崔书欣,朋友胡娜、刘建良等以及朋友身边的亲人也纷纷加入献血的行列,加入到无偿献血的义举之中。到2004年杨杰民先后献全血10次。2004年,机采血小板出现后,杨杰民还经常到40多公里外的省血液中心去献成分血,并将手机号码留在血站,告诉工作人员,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他。杨杰民的手机还专门为血站设置了特殊的“警笛”铃音。

那是2005年正月初五的一个下午,自己正在街里和周围的邻居下象棋,忽然被一阵急促的警笛铃声打断,原来,正定县的一个小男孩在燃放烟花炮竹时,不小心炸掉一个手指,急需输血,而血库却又缺B RH(D)+这种血液。恰好杨杰民正是这种血型。接到省血液中心的紧急求助电话,杨杰民看到街口正好有车,二话没说,立即驱车赶到了省血液中心,献出了1个机采成分血(按全血800毫升计算),孩子及时得到了救治,孩子家人感动不已,非要给1000元钱作为报酬被杨杰民婉言拒绝。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”杨杰民一句简简单单的话,却道出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2008年汶川地震,灾情告急,华夏悲恸。在看到那么多灾民在失去美好家园的同时,还备受身体痛苦的煎熬。一想到这些,杨杰民就感到身上如同刀割似的一阵阵的疼痛,再想到血库用血紧缺,就立马坐车到省血液中心献了2个机采成分血。“其实这是自己应该做的,当献血成为一种习惯,为别人奉献爱心就会变得很简单,希望我们能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。”杨杰民的朴实的话语,不知温暖了多少受伤者的心灵。

……

用爱心解除别人的痛苦

杨杰民,勤奋好学,积极进取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2003年考取了中医上岗资格证,从此便成为一个穿白大褂的按摩师。有手艺就要更好地为周边群众服务。2003年到2005年期间,为周边村民免费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正骨上百人,让更多的人拥有并享受健康的人生,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
杨杰民从教师到按摩师,身份的改变,职业的改变,岁月的变迁,可助人为乐,大爱无疆的优秀品质从未改变过,在平凡的生活中谱写出一个大爱的人生。(聂国环)河北新闻网

【责任编辑:宋瑶】 栾城献血第一人:杨杰民无偿献血20余载
河北日报报业集团
News
河北新闻网
http://luancheng.hebnews.cn/2014-05/30/content_3964423.htm
分享到

想爆料?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-67562054,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(@河北新闻网官方)或通过投稿邮箱:(hbrbwgk@sina.com)提供新闻线索;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@126.com,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。

实用资讯
  •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  • 法律顾问: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
  • www.hebnews.cn copyright© 2000 - 2014
  • 新闻热线:0311-67562054 广告热线:0311-67562966 新闻投诉:0311-67562994
  • 冀ICP备09047539号-1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312006002
  •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冀)字第101号|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
  •  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