栾城新闻>>新闻聚焦>>

河北石家庄栾城优化种植结构坚持生态优先不含糊

2020-10-31 09:10:20 来源:石家庄日报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今年秋种时节,栾城区北石碑村村民王国胜毅然将原来种草的300亩地改种优质小麦。10月30日,站在满眼绿色的麦田旁,王国胜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:“耕地种粮食,咱农民心里感觉最踏实!栾城是全国有名的优质小麦产区,虽然种草收入高,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大。”像王国胜一样,栾城草农大都将耕地改种粮食等农作物,至此,号称中国最大、历时20多年的栾城草地基本“归零”,如期实现既定目标。

王国胜是当地有名的草皮种植户,前些年靠种草确实发了家、致了富,开上了汽车、住上了楼房。但是,在追求“周期短、见效快”的同时,资源浪费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。“种草就会多施化肥,使土质越来越差,形成板结;一年起三茬草皮,每茬带走2厘米厚的土层,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洼坑区;水量消耗大,一亩草皮用的水,差不多是小麦的10倍。”王国胜向记者历数耕地长时间种草之弊。

为加快致富步伐,1999年始,栾城县草皮种植蓬勃发展,“草海”绿波荡漾成为当地独特风景。高峰时,种植面积一度超过3万亩,占栾城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,草农有3000多户。此一时,彼一时。时至今日,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: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致富,不就是吃祖宗饭、断子孙路吗?

栾城区委、区政府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新情况,决定顺势而为,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。一方面,抓住创建省、市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有利机遇,派干部下基层摸实情。决策层精准“把脉”后作出决定,必须压减草皮种植面积,确保耕地性质,用三年时间将区内草皮种植基本“清零”;另一方面,政策引领,财政列支专项资金2800万元,奖励支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。  

经过下乡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掰开揉碎讲道理说前景,草农们听后纷纷表示,绿色发展、可持续发展,咱支持!柴赵村村民孙伟国经过认真考察,将以前种植草皮的近百亩地改种生姜。在地旁,他与记者粗略算了一下,心里有底了:“按照现在的价格,一亩地鲜姜能卖3万多元,收益不比种草差,还肥田省水。”

为了给草农解除后顾之忧,区里不仅拿出专项资金,提供技术良种,还牵线搭桥,为这些农民寻找新的发家致富门路。当下,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、“一乡一业旅游+”模式在栾城各个乡镇初步形成,随之而来的是加工企业项目落地,原来的草农现在已经踏踏实实走上了绿色发展新路。(记者周剑瑭、岳金宏、杜倩倩)

来源:石家庄日报
责任编辑:郭宏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